请输入您要找的作文...
首页/杂文 端午节,且以亲情写乡思

时间:2018-06-13 23:47

初一蒸米糕,初二包粽子,初三吃桃子,初四插艾草,初五去看龙船跑……

童谣里,我们感觉还没玩够就长大了;歌声中,我们唱着唱着就老了!

    好些年没回家乡过端午节了,并非路途遥远,父母亲也还住在老家,我们总有许多的理由来搪塞自己,实则不孝!

“妈,明天我们要回家过端午节”,电话里我先开口说道。听到妈妈带着笑声的连声说好好好,有空回家就好……

我知道妈妈的笑声里有惊喜也有期盼。我心里的感慨和无奈,就像每一个佳节来临时,父母和儿女永远解不开的愁结。
妈妈还说不要总是带很多东西,家里什么都有。是啊,有父母在的地方,什么都有!繁华时世,我们的亲情唯一缺少的就是陪伴。
“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是我不能常回家看看,内心有愧。 从春节出门后,转眼就过了近半年的时间。
我已过了不惑之年,儿子也出远门工作了,才真正感受“养儿方知身不孝”的体会,节日才回家怎么能弥补得了呢!

  家乡的端午节,我们都叫“午日节”,和本地口语是一样的,叫的特别顺口,听着特别的亲切,像亲人的名字像亲情之间的思念。

午日节,是小时很期盼的节日,除了有粽子可吃以外,还有许多其他供祭祀用的民俗食品,母亲也是为了能在节日里给孩子多一些解馋的机会,处处都为孩子们着想,毕竟小时候是比较贫困的,也要给爷爷奶奶准备些,她们自己都舍不得吃,这是后来逐渐长大时回想起才懂得的!
我家的粽子,以糯米加红豆或花生为主,当然小时候的农村人也包不起。粽子曾经也是贫苦年代里奢侈的美食之一。现在有人会包肉粽,但我还是不喜欢吃,原来的味道才是最淳朴的,才是母亲对我们无呵护的味道。

  我最喜欢妈妈用笋衣包的四角粽,又大又结实,每个角像重叠的爱心,带着笋衣的清香,像散发父母着对子女的疼爱。

也有用麻竹叶包的,需要两片叶子才够大,也是为了结实一点。刚包好的时候是翠绿色的,个子虽然不大,但是小巧玲珑的样子非常美观。在吃之前我总喜欢提着粽子到处玩,饿了就可以吃掉它。
包粽子时妈妈会在堂前把绳子挂在梁上,梁上那个钩钩只有在每年包粽子时才用一次,爸爸会在端午节之前的一两天去清洁一下,以免有灰尘抖落。
看着同往年一样的制作过程,而如今妈妈的双手已不再麻利,不过布满皱纹的手还是把粽子扎的很结实,像对我们的关怀从未曾改变过。
只是我们长大了,走远了,农村的节日味却越来越淡了,好像是子女们的远行把节日给疏散了一样。
当然父母亲心头的节日氛围应该不会减弱的。天涯海角,不论我们走多远,都像风筝一样,永远也飞不出妈妈的心。

  妈妈把棕叶吊在木桶上方以手平伸出去的位置包制,刚包的粽子的汁会回流到木桶里,我常常看到木桶里的水面上映着母亲的笑容。她会叫我别靠太近,一会就有的吃了,于是我也就笑着躲开了。

有时候我也喜欢坐在边上帮忙递笋衣竹叶,认真观察妈妈包裹的细节,看似轻巧的事,小时候的我却总是学不会,不是歪了就是松了,不成型的样子自己都觉的好笑,尤其是我们男孩子。
爸爸在忙好了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后就喜欢坐在大厅的一旁拉二胡,开场白总是一曲《东风红》,接着是我们莆仙戏那些耳熟能详的曲目,并轻声的哼唱,妈妈和邻居们也会跟着唱,我小时候会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这么学来的……
端午节这一天邻居们都会集中在公共大厅前或者土廊上包粽子,看看谁家的馅好,谁家包的快,谁家的粽子大一些,大家在说说笑笑中就把节日过的有声有色有滋味了。
包好的粽子越来越多,妈妈会把每十个打成一束后分开,小时候的我没问过为什么,或许是为了便于计算,或者是祭拜时要有固定的数目的比较好数。而我好像只惦记着什么时候可以下锅,什么时候可以解馋,因为粽子的味道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诱人。
我们老家的做法不用碱,只用家乡自产的油茶籽的外壳烧成的灰煮出来的汤汁来泡糯米。奶奶说不易变质,与碱的功能一样。汤汁有一点金黄的色泽,还带着茶籽油的香味,奶奶总会时不时地夸一句“哇,好香啊”,伴着我傻傻的笑声……
也有些粽子是不带馅的,以前我们这里特别穷,能用米包上粽子已是很奢侈的了,哪里会有什么添加物,纯素的确实没什么味道。所以我们这里有沾着糖吃的习惯,口感会好一点,然而糖也是很稀罕的,不能轻易的想有就有,奶奶只给我们孩子们分配一点,用碗盛着,只有碗底一点,还说了每个人吃完了就不再添加,算这一整天的。小时候粽子一次也不可以吃个够。
父母亲和爷爷奶奶则都是不用糖的,剥开了用筷子叉着沾,对于小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饕餮盛宴。

  乡下的端午节有许多种形式,除了粽子以外,还要煮“午时水”,供沐浴之用,一点意思就好,奶奶说能消除病患,祛除邪气。

  沐浴好像是很麻烦的事, 小时候奶奶总会监督我们,为了能尽快吃上粽子都很听她的话。
  在煮午时水的时候还要带煮“午时蛋”,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奶奶会积累一段时间的鸡蛋,按人均分配,一般一人一双为准,成双成对的图个吉利。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老家还必须把煮熟的鸡蛋染成红色的,趁热的时候染不容易退色,也许是因为红色代表吉祥吧,莆仙其他地方则没有,只有带着午时草的黄而已。
  小时候我们家有好几个蛋兜,用彩色尼龙丝或者毛线打的,很结实,每年只用一次,也不容易坏,一般只能装两个,小孩子可以挂在脖子上赏玩。
“蛋对蛋”相碰,壳先破的就算输了,但也是可以把蛋先吃掉的理由了。我们小时候还有个规则就是谁的蛋破了要一起分享,剥好了必须用缝衣线把蛋切开,在场有几个小伙伴就分成几份,共享童年的快乐,曾经的你们有这样的游戏吗?
  家里刚分配到的红蛋我起先都舍不得吃,奶奶帮我装在蛋兜里挂在胸口尚有余温,嘱咐我别急着吃,吃完了就没有了,你可别哭鼻子。带着蛋兜还要到邻居家找小伙伴比一比蛋的大小,或者进行“抵蛋”比赛。  
我想这是长辈们对我们最温馨的爱,像蛋的余温像蛋的殷红里透出来的吉祥。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趣事还会不由自主的会心一笑。

  我们农村的 端午节学校是要放假一天的,像惯例。当年的农村都以务农为主,农忙期已过了,父母亲也可以休息一天,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过个节也是很开心的事。

小学老师有跟我们讲过端午节的来历,似懂非懂的接受了一些,和爱国诗人屈原有关,而我只觉得和粽子、红蛋、艾草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前的情景渐渐模糊了,每年的端午节仅依赖季节轮回的动力把记忆唤醒,是一件无奈的事。我们渐渐远离了农村的生活方式,过节像一个怀念时的仪式。
  子女走向远方,像是宿命。端午节被我们遗留在故乡,已是无奈。天下虽大,而这样的愁绪却不知道该如何安放!
粽子的香味,红蛋的温暖,多少回在我的记忆里的飘来,洇染了他乡的每一个晨昏,像念念不忘亲情,随我入梦,随我梦回童年!
  平时关于粽子的联想依然是乡下端午节的场景,奶奶的话语,妈妈忙碌的身影,爸爸的二胡曲。
  又是一年端午时,耳傍好像又传来了童声欢快的歌唱: 初一蒸米糕,初二包粽子……
端午的情结,是故乡的情结,都是源于长辈的爱。
节日的梦里,我仿佛又回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
醒来的心思,多想时光倒流,端午节永远没有惆怅……
 
 

  家乡的艾草依旧满山遍野,只是异乡的粽子和白糖缺少无忧无虑的时光来品尝。

《题粽子》

——余永东
 
四角不齐成一囊,舀来黍米腹中藏。
竹衣腰草汤中过,方可攒成午日香。

猜你喜欢

1 :贾平凹长篇新作《秦岭记》写好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句子

2 :【范文】构建统一大市场支撑新发展格局(文字+音频)

3 :7篇精彩小短文,引人深思,值得细细品读

4 :朋友圈霸气伤感说说,盖世英雄还没来,请你照顾好自己

5 :【喜迎新春佳节】——2022年美雅幼儿园新年寄语“最美祝福”

6 :韩国电视剧国哲(人生哲理的经典句子,简短精辟,令人深思) 人生哲理,

7 :热搜榜上的“成都温度”

8 :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科评估(国际化学顶刊发文称中国论文“灌水”导致期刊质

9 :幼儿园春季育儿知识有哪些

10 :我喜欢的一种植物作文范文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