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找的作文...
首页/美文/情感文章 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之军争篇

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之军争篇

时间:2023-11-17 13:01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後人发,先人至者,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武子说:凡是用兵的方法:主帅从君王那里获得了出征的命令,把军队聚集在一起,直至安营扎寨与敌人相拒,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难的事就是与敌人争利。而争利中像灾难一样的情形,是把绕远路当成了捷径,把受损害当成了受益。

所以想要让敌人绕远路,就要用利益去诱导它,这样就能够到比敌人后出发,却能比敌人先到达,就就是了解如何运用引导的方法控制敌人行动的表现。

交合,曹操解释为两军相对;舍,指的是住宿。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这句话描写的是战争的开始部分。首先是君王授权出征,然后调集军队、分发武器、调度物资,之后率领数万大军行千里之地,终于到达战场与敌人相拒,但战斗并没有马上打响,双方安营扎寨、运筹帷幄、观察和计算着敌情,准备随时把握时机、蓄势而发。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军争。什么是军争?很多书上把它翻译成与敌人争利,这是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引申理解为,主帅为了利益,而急于求进的心态。战争中,最难的莫过于克制自己的内心,使自己不贪进,不急于求成。只有做到这样的心态才能不受敌人诱饵的蛊惑,才能做出最理智的判断,最恰当的举措。

所以孙武子才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因为自己急于求成,才会受到利益的诱惑,才会咬上敌人的诱饵,错把诱惑当成了利益,不知道那样做其实会给自己带来损失。反过来讲,如果用利益去诱惑敌人,就能调动敌人的行动,这样哪怕我们的路程比敌人远,也可以通过调动敌人让它绕远路,从而使自己先到达,这就是迂直之计中后发先至的道理。

下象棋的高手,赢棋并不需要跟对方硬碰硬,不需要把对方的棋子全部吃光,只要一招将死对方的主帅就可以了。但是想将死对方并不容易,对方肯定会对自己的主帅重兵防范,这种情形下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抛出一些棋子当诱饵,诱使对方调动棋子来围攻我方的诱饵,待对方漏出空档,则一击将其将死。

对方之所以会上当,是因为贪功,面对我方的诱饵急于求利,从而被我方成功的调虎离山,为我方下一步的将军做好了准备。这所以用下象棋来比喻,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兵法的推演游戏,棋盘上每一颗棋子的部署和运用,都无不暗合兵法中的智慧和道理。

在商业场景中,始计篇中我曾经讲过一个案例,一个老板创业做了个项目本来做的还不错,结果身边的朋友提出想加盟她的想法,这个老板觉得有利可图,就开始在全国放加盟。可是加盟带来的利益没有直营的获利大,所以这个老板就不愿意在加盟上多做投入,而是把公司的资源和重心都放在了做直营上。

这样的经营方针导致加盟事业部的业绩很惨淡,加盟商大多处于亏损状态,结果不出几年,加盟商纷纷与总部反目,过去的合作伙伴反而变成了仇人,公司生生把自己的品牌和名声给做臭了。当时在始计篇中我们讲这个案例,说的是做事情要把握整体大局,不要见利就摇摆的道理。

在本篇中,我们用军争的思想可以分析出来这个老板会见利摇摆的原因,在于贪功和急进。看见钱就想赚,看见别人的资源就想借人家的力谋发展,如果抱有这样的思想,那就叫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你以为得到的会是好处,而这样做会带来的损害却一点也没想到,这就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絭甲而趋利,则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後,则十一以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法以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与敌人相争为的是利,但是与敌人相争这件事是危险的。整个军队都赶去和敌人争夺地利则赶不及;抛下累赘前去与敌人争地利就要丢弃所有的辎重。于是把衣甲用带子束紧,快速行军去争地利,日夜不眠不休的赶路,一天赶出两天的路程。

赶100里的路程去争地利的情况,则三军主将都会被敌人所擒,因为体力好的跑在前面,体力差的落在后面,结果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赶到了战场。赶50里的路程去争地利,则上军主将会受挫,因为只有一半的人能赶到战场。赶30里的路程去争地利,则有三分之二的士兵可以赶到战场。因此,军队没有了辎重就会败亡,没有了粮食就会败亡,没有储备物资就会败亡。

举,指的是全部,举军就是指全军,为什么说举军而争利则不及?人的五个手指伸出来有长有短,军队中士兵们的体能也有好有坏。他们当中有负责养马的,有负责看病的,有负责做饭的,有负责运输辎重的,有年岁大的,有年轻力壮的,有伤病的,有孱弱的,有身穿重甲的,有身着皮革的,有驾战车的,有徒步行进的,如果大家一起行动,速度慢的就会拖累速度快的,这样和敌人去争地利是赶不及的。

军争原指的是争利,而争利涵盖的内容很广,这一段单列举了争地利这个事例来阐述军争为危的道理。絭是用来束腰或束衣袖的绳子,做动词的时候就表示束这个动作。古人的着装是宽袍大袖,运动的时候为了方便,会把衣服用带子束紧,絭甲在这里表现的是赶着去争利的这种状态。

趋的原意是快步走,这里是赶的意思,趋利就是赶着去争利,赶的是路程、赶的是时间。前面说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所以这种赶不是正常速度的走,而是快步的走,或者是跑,丢下辎重不顾一切的去赶路,中途不休息,一天赶出两天、甚至更多的路程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去赶100里路程,体力好的人先到达,这部分人只占十分之一,而剩下体力差的人就全部落在了后面。这种赶法就算赶到了目标地点,到达的人也已经疲惫不堪,真打起来也就谈不上能发挥什么战斗力了。

更何况为了赶这段路,所有的物资都丢了,后面的仗更是没法打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结果就会是擒三将军。兵势篇中我们讲过,春秋时期诸侯设三军,打仗的时候分为左中右三军,三将军指的是左中右这三军的统帅,三军统帅都被敌人擒获了,也就意味着全军覆没。

如果赶的是50里路,情况会好一点,能有一半的人赶到目标地点。蹶是受挫折的意思,蹶上将的意思就是说,虽然不至于全军覆没,但是损失也不小。如果赶的是30里的路程,大部分人能赶到目标地点,这样的代价在某些情况下去和敌人争一下还是可以的,但孙武子告诉了我们,只要去争,就一定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只不过所付出的代价大小不同而已。

辎重,指的是比较沉重的装备;粮食,指的是人和战马的口粮;委积指的是储备物资,比如弓箭、木料、皮革、铁、旗帜、金鼓等等。作战篇中我说过,战争不是说组织十万青壮年过去找敌人拼命就行了,你得给这10万人提供相应的物资装备、提供每天的粮食供应,提供医疗、住宿等各种后勤保障,这才能支撑着10万人去作战。

如果为了去与敌人争利,而兵行险着,把所有的物资、粮食、重装备全部丢弃了,万一不能一举把敌人消灭,那后面的仗还怎么打?所以孙武子说,这些物资、粮食、重装备缺一不可,少了一样军队都会败亡,言外之意是绝不能为了争利而冒险,而抛弃这些重要物资。

这一段孙武子讲的主旨就8个字: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他是不建议为了和别人争利而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的。他举了争百里、争五十里、争三十里这三个例子就是要告诉我们,不管你争多争少都一定会付出代价的,争的越多,带来的危害就越大。

其实孙武子所倡导的观点在谋攻篇中已经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倡导的是全,保全自己也要保全敌人,两全才能其美,双赢才叫谋略。与其咱们两个争、咱们两个在那里硬刚,不如咱们两个联合起来去搞别人。我们联合起来造出的势实在是太强大了,所以其他人就望风披靡,直接俯首称臣了,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

你说这不比咱们两个争得死去活来,争的两败俱伤要强的多么?这就是孙武子所倡导的谋攻。谋攻篇是从正面阐述全的思想,而军争篇则是从反面去讲为什么要全而不是去争,因为军争为危,因为去争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这两篇其实是从两个方面去讲的一个事情。

在谋攻篇我们讲过三国时期襄樊之战的案例。刘备和孙权为了荆州南部那一两个郡在那二虎相争,最后搞得两败俱伤。蜀国在这场明争暗斗中不仅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而且失去了从襄樊地区出兵北伐的有利条件,导致后来只能选择从汉中向北翻越秦岭出兵的路线。而这一路线沿途都是崇山峻岭、关隘天险,大大加剧了北伐的困难。

孙权方面在这场争斗之后看似扩张了地盘,但实际上却让自己陷入了襄樊、合肥两线作战的困境,从此再也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北伐。这场争斗中唯一获益的就是曹魏政权,西边它占有着易守难攻的防御优势,可以轻松的化解蜀国的威胁;东边吴国无力进攻,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如果刘备和孙权的眼光、格局能大一些,没有去争那一两个郡的蝇头小利,而是联合起来北伐曹魏,三路出兵剑指中原,让曹魏陷入三线作战的困境,那整个形势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孙武子强调的为什么要必以全争于天下的原因。

商业中有一种争利叫做机关算尽。有些朋友认为经商就要精打细算,这个观点本身没错,我们是要对自己的得失进行精算,但在能确保公司盈利的前提之下,不要算计的太精明。有句话叫物极必反,还有句谚语叫精三分,傻三分,再留三分给子孙。

如果一个人太精明了,什么事都要机关算尽,什么事都要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至于算计到别人身上,算计到别人的利益,这样的举动,就变成了与人争利。比如有些人会算计自己的员工能挣多少钱,员工如果能挣很多,他就把提点设置的很低;员工如果挣的很少,他就提高提点,总之他要控制员工的收入保持在一定范围内。

你知道这种老板是怎么想的?如果员工挣得少了他担心留不住人,如果员工挣得多了他又肉疼,觉得员工分配多了,那些本应是属于他的利润。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肯定不好。为什么?

第一,这样的老板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他的一切决策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开展的,但请注意,思维习惯决定人的行为,行为决定人的命运。一个人没有全的思想,就算有些小心机,也不会运用谋略,不具备把别人整合在一起借力借势的能力。

第二,你觉得员工知不知道老板在算计他?当然知道,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比谁傻三分钟,别人可能比你反应慢一点,但是不要自认为很聪明,好像自己的心思别人永远都看不穿,不是的,其实没多久人家就看穿了,然后人家对你很不高兴,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

你觉得员工对这样的老板会不会有很高的忠诚度?对这样的工作会不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肯定不会。这样的老板其实不适合做领导者,因为他喜欢计较,喜欢利己,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追随这样的领导。

如果老板对员工是这样算计的,那么他对经销商、对客户也是一样算计的。这样的话所有人都不会喜欢跟他处事。如果所有人都是迫于无奈才和他合作,那他的生意一定做不好,因为他是孤家寡人。

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发展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一个组织是仅靠自己一人之力就能发展壮大的,一定是借助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用孙子兵法的话说,那样的君王没有获得道,上下不能同欲,所以没有人会和他同进退。

所以做生意不要凡事都与人去争,要学会全,全就是让利给别人。保全了别人,就是保全了自己。做生意的过程大家可以博弈,但结果必须共赢。为什么要博弈?博弈就是寻找一个大家在利益上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这一点在政治上也是一样的。你认为共产主义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在初期阶段,资本家过度的剥削了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结果导致的是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冲突和对立,导致的是大规模工人运动,导致的是共产主义在全球的兴起,这就是争利带来的危害。

今天世界上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共产主义政权已经寥寥可数。为什么今天我们看不到资本主义社会出现资本家和劳动者的大规模对立和冲突?今天没有军队镇压,政府也没有搞独裁统治,没有搞一言堂,反而让民众有自由发声的权力,为什么劳动者不去搞工人运动呢?

因为资本主义在这几十年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进化,资本家们一直在找寻一种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分配模式,他们发现与其过度的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因而与之发生冲突和对立,不如让给他们一定的利益,让劳动者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和他们共赢,和他们同进退,这样资本家获得的是稳定的长期利益。这就是孙子兵法中全的思想。

于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完善,随着资本家对劳动者的让利和妥协,无产阶级中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中产阶级,他们是链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中间纽带。他们摆脱了赤贫,他们过着还不错的小资生活,他们成为了无产阶级向往和奋斗的对象。与此同时,中产阶级又向往着资产阶级的生活,并为之奋斗。

这就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一样,本来贵族世世代代垄断着权利,然而最大的贵族皇帝,拿出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百姓,让他们当中的饱学之士可以通过读书和考试中第,成为新兴贵族,这一制度让平民百姓有了向贵族阶层发展的上升渠道。

于是本来处于对立相争的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随着科举制这一上升通道的建立,二者的关系变协调了;于是本来处于对立相争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二者的关系变协调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大发展是建立在这种关系协调的基础之上的;对于企业而言,大发展是建立在全员协调统一的利益基础之上的。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所以说,不知道诸侯的筹划打算,就不能相信他和他交往;不了解前方的地形,就不能够轻易的行军;在陌生的地方没有向导的帮助,就无法借助客观条件的优势。

预在这里是通假字,同与,是参与、交往的意思。这里说的交往,指的是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就不能轻易的相信他,从而与他交往。也许人家内心当中是想害你、想坑你的,结果你还傻傻的送上门去和人家交往,那最后就一定会吃亏。

关于山林、险阻、沮泽,曹操的注解说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洳是潮湿低洼的意思,众水所归而不流者指的是湖泊。这段话孙武子说的是,对于行军而言,要想不出差错,要对前方的地形和路况做到了然于胸,然后才能知道如何应对。

古代战争中,行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率领10万人携带各种装备、物资,走上上千里路,一路上要避免各种危险和意外情况,让大军能安全、准时的到达目的地,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行军当中出现了差错,不用说战争中如何打败敌人,军队能不能到达目的地都还不好说。关于行军部分因为后面有专门的篇章介绍,所以在本篇中就不过多阐述了。

地利,我在始计篇中解释过,字面意思上它指的是地形带给我方的优势,也可以不局限于地形,引申理解为客观存在的各种条件带给我方的优势。当我们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如果对环境不了解,就无从利用其中的一些客观条件为我方创造优势。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熟悉情况的人和我们合作,那么我方在展开行动时,就可以趋吉避凶,借势而为。

前文中孙武子一直在讲争很危险,不要去争;这段话孙武子是讲,如果一定要争,有个前提,要了解对手的思想、要掌握对手的一举一动,具体孙武子给出的方法是:知内情,引内援。谁最了解敌人?一定不是外部的人,只有内部的人才最了解内情。

生活在那里的当地人,他对周围的情况很了解,我们就请他来做乡导。哪里有近路,哪里可以伏兵,哪片山林有瘴气,人畜不能近,乡导会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用的情报。同理,如果我们想知道诸侯到底是怎么想的,搞定他们的内部官员,让他把各种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我们,我们就能摸清诸侯的真实意图了。

这就是引内援的重要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虚实篇中孙武子要强调,要想不留痕迹的骗过敌人,就要达到无形的境界,连自己人一起隐瞒,才能使深间弗能窥,智者弗能谋。关于情报的获取后面还有专门的篇章介绍,这里就不再过多阐述。

其实自古至今战争中引内援的案例非常的多。清朝入关的时候满族人口只有几十万,却统治了拥有5000万人口的汉族,你觉得是怎么做到的?论文化水平,论谋略心机,汉族文明要比满族高上一个层次;论军事科技,明朝的火器非常的先进;论人口、论生产能力,汉满更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满人能统治数量是他们百倍的汉人,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他们善于引内援。引清兵入关的是吴三桂;给清庭出谋划策、把汉人治理的服服帖帖的是洪承畴;大江南北一路追着南明政权打,直至把南明灭国的,是后来的三藩王。这些可都是汉人,在满人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汉人可没少给满人出力。

让满人去统治汉人,那肯定是搞不定的,因为汉人远比满人复杂得多。满人可没有汉人那么多的花花肠子,他们也不懂得汉人复杂的处事哲学和规则。但是这一切,汉人却了如指掌,他们很了解汉人的套路,他们很清楚汉人的要害。

于是,满人就用汉人的官去管汉人的民,只给他们行政治理权,军权却握在满人的手里;汉人做二把手,去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满人做一把手,掌控着拍板权;派汉人的将军率汉兵去打汉人,却把他们的家眷控制起来,并在军中安置满人兼军来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于是,满人用这种以汉制汉的方法将庞大的汉人治的服服帖帖,从此统治汉人200多年。

在企业经营当中,很多企业并不注重引内援,但这一点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来说其实至关重要。比如我们做英语培训,行业里其他做的好的竞业机构一定存在。有的机构可能教学研发做的特别好;有的机构可能教学管理做的特别好;有的机构擅长市场引流;有的机构擅长销售签单;有的机构善于招商引资放加盟;有的机构把客户服务、家长转介绍做的非常到位。

我认为做企业要有三个研究:第一研究市场、研究客户需求;第二研究组织、研究用人之道;第三研究竞争对手,方能知己知彼。这三点是做企业必须要去研究的,而研究的结果最终落地为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经营系统,以指导企业的经营方向、以保障企业的高效运营。

只有了解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企业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市场在哪,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只有研究组织里形形色色的人,才能知道每个人的优劣,才能知道每个人能在哪方面给企业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才能知道各方面的事务该让谁来干。只有研究竞争对手,才能知道经营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如何做才能做的优秀。

如果你企业的市场引流做的不好,行业里哪家公司在这方面做得最好,就把它市场部门的优秀员工吸纳进来,这样这家公司市场部门为什么能如此优秀的秘密,你很快就能了解和复制了。同理,如果你公司的教学管理做的不好,就把行业里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的教学管理人员先进来,让她带着成熟的经验和方法论来改造你的公司。

这就是研究结果的落地。我们知道了目标市场在哪,公司的经营方向就明确了。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优劣和用处,就可以通过制定晋升、奖励、考核机制来刺激他们的积极性,保障高效的运行效率,我们就可以把资源和权限集中分配给那些能为公司创造更大价值的人身上。我们知道了竞争对手在各方面是如何做的优秀的,就可以对标他们来改进各部门的运营流程和方法论。

只有三个研究都搞清楚了,那么公司运营起来自然就会顺畅。我的前老板曾经反对这种意见,她的观点是我们就做自己,不要觉得人家哪里好就去学人家,学了狼的牙、鹰的眼,学了老虎的利爪、豹子的矫捷,最后凑在一起成了四不像。

我认为她说的不全对。她讲得对的地方在于,东拼西凑了各家的特点之后,你就会发现东西多了就没有重点,公司到底往哪个方向走,大家就懵了。而且这些特点之间本身可能存在冲突,有可能会导致公司内部四分五裂。

但我认为她说的不对的地方在于,一个企业想发展壮大,这些东拼西凑的特点、乃至东拼西凑的人才,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需的。作为一个老板,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你想带领企业发展壮大,你就必须具备消化、融合这些特点和人才的能力。

自古至今,凡是那些能统一天下的英雄豪杰,你见过谁的麾下是只有自己的亲戚、老乡、同学、朋友的?就算有,在整个团队当中他们也只是占有很小的比例,占大比例的是曾经那些竞争对手们手下归顺过来的降将,是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加入进来,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

越是成功的大军阀,手底下来自竞争对手的降将就越多;同理,越是成功的大企业,来自其他成功企业的“内援”就越多。善于引内援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可以四两拨千斤,埋头苦干的企业,只会费力不讨好。

我们引进人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要借重他之前的工作经验和他已经掌握的成熟方法论。你请他来就是要用他的经验和方法论来帮助公司改进业务,提高效率产出的。这样公司就能避免漫长的摸索和试错过程,直接用成熟的方法进行经营。在这一过程中,当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化学反应时,就需要职业经理人智慧的来协调其中的矛盾。谁能把别的公司的优点融洽的融合在自己公司中,谁就能成功。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指向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道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所以用兵的基础是欺骗敌人,用兵的根本是为了获取利益,用兵的方法是通过兵力的分散和汇合进行变化,以此来因敌制胜。所以用兵之道需要快的时候就要像风一样的迅速,向前慢慢推进的时候就要像林子一样的严密整齐,对敌人的侵攻掠夺就要像火势一样的快速蔓延,坚守的时候就要像山一样的安稳,我方的筹划和谋略要像天上的乌云一样难以揣测,行动的时候要像雷霆一样的迅速,瞬间给予敌人致命的打击。

有目的的分散兵力,去割据敌人的土地分走敌人的利益;权谋根据事情的变化而因敌制胜、率先了解以曲为直、后发先至这样争地利的方法的一方将在军争中获胜,以上就是军争的方法。

兵以诈立,说的是兵不厌诈的道理。敌人有准备的地方叫做实,没有准备的地方叫做虚,用兵打仗本来就是要避实击虚。怎么才能让敌人没有准备呢?欺骗他。明明要打击他的西面,却用欺骗的手段让敌人误以为我们要打他的东面,从而让敌人把西面的防守力量都集中到东面去,这样西面就成为了敌人的软肋——虚,而我们出其不意的打击敌人的西面,就叫做声东击西。

如果战争中没有这种欺骗手段,敌人对我们的行动就会有所准备,我们找不到敌人的虚,就只能跟敌人硬碰硬,这就是战争中的下策,叫做伐兵。所以欺骗是用兵的基础。

以利动,说的是战争的目的,谋攻篇中不是说过吗,全国为上,全军次之。战争不是要杀人无数、毁人国家,战争说到底是为了利益。所以战争中的一切决策,不能以统帅的好恶为考量,要以国家的利益为前提。但是以利动,不是说让我们去争利,全是上策,争是下策。

以分合变者的分,指的是兵势篇中讲的奇正。军队一分为二,就出现了奇兵和正兵,一个的作用是佯攻牵制,一个的作用是朝着敌人软肋捅刀子,这是获胜的关键。合指的是虚实篇中讲的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合是在局部形成对敌兵力优势的方法,是扭转战争中敌我兵力优劣态势的关键。

变指的是虚实篇中讲的因敌制胜。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可以变为正,正也可以变为奇,一切用兵的方法都要根据敌情的不同进行变化,都要根据具体情况的改变进行变化,能与敌化,之谓神。所以分合变者,是对用兵方法的一种概括。

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变者,这句话连起来就概括了用兵的目的、用兵的基础、以及用兵的手段。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这段话讲的是军队的状态,应该有哪些变化。

其疾如风,说的是在需要军队快速行动的时候,比如追击敌人的败兵,比如撤退,比如抢占关键的战略要地,这时候部队就要像风一样的迅速。问题是怎么才能让部队像风一样的迅速?背着负担是不可能的,所以该抛弃的负担就要抛弃,这时候其他问题都是次要问题,和敌人拼速度这件事才是主要问题,其他次要问题都要给主要问题让路。

运动战的核心是避实击虚,但是它的关键在于速度。你的战略设计的再好,把敌人分割包围之后,如果没能及时堵上口子让敌人突围了,或者没有及时赶到预定地点去包围敌军,或者没有及时赶到预定地点去阻击敌人援军,那一切战略都会落空。

过去我军和国民党打仗,阵地战国民党军的兵力、装备、弹药量都比咱们强,硬碰硬的打起来咱们吃亏,所以只能打运动战。但是运动战中我们要想实现战略意图、要想打赢敌人,必须运动速度比敌人快。

然而国民党有汽车可以运兵,而我们的战士只能靠两条腿去和车轮子赛跑。那要想速度上比敌人快,除了不休息强行军,还要把影响快速行军的负担全部扔掉,什么被子、锅碗、重武器统统不要,只携带轻武器、弹药和三天口粮,轻装前进才能跟敌人的车轮子拼速度。我军就是这样跑赢了敌人的车轮子,从而一次又一次的把敌人分割围歼,才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一次又一次的生存下来,并逐步壮大。

企业经营当中也常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给手下安排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做,记得一定要把他身上的负担给卸下来。其他的事情都先放一放,这个月的考核也先不跟那些常规指数挂钩,让你的手下其他什么都不用去想,就专心把你交给他的这件事情做好。

很多时候你交代了一些事情却总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不是你的手下没有好好去做,而是他身上还有其他的负担,让他没办法专注于这件事。我之前讲过,做管理不是给个目标然后找手下要结果就行了这么简单,这么简单就不用你来做了,要结果之前一定要帮他把过程中的问题都解决掉。

其徐如林,说的是在慢慢推进的过程中行动要稳健,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使自己无隙可乘,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像下象棋一样,在能够一击将死对方之前,你走的每一步棋,棋子之间相互都要有照应,让对方没办法吃掉,这样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等待敌人给你可乘之机。

战争中有一种情况是两个国家通过一次战争来决胜负,战胜的一方直接灭掉战败的国家。但有时候遇到的对手也不弱,贸然全面开战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打败了可能就会被别人灭国,于是还有一种稳妥的策略叫做步步蚕食、步步为营。

比如说今年通过一些谋略,占领了敌人一座小城,占领之后就把它修的很坚固,让敌人没办法夺回去,然后明年又搞了敌人一座小城,又把他稳稳的拿住消化掉,如此以往,敌人的势力每年都被削弱一点点,但是长年的积累下来,慢慢敌人就不具备和我们抗衡的实力了,那时候就可以一战把他灭掉。

做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业务发展的不能太快,要稳步推进。有些公司第一年先开了几家店,大获成功,第二年融资,一下子开几十家店,第三年胆气更壮了,一下子开几百家店,这么搞一定会出问题。

慢慢就发现店虽然开了,人才却跟不上,公司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现去招聘来的人只能应急,时间一久就发现也不是那么合适;管理也跟不上了,过去几家店还好管,现在几百家店分散在全国几十个城市,这种远程管理需要你的整个管理体系升级;

而且现在管理层级多了,老板很难接触到一线员工,很难接触到客户,每天只是在那里开会、听汇报、看数据,慢慢和中下层就脱节了,对外地市场的情况也不太了解,这种情况下老板很容易被蒙蔽。

所以说某个业务突飞猛进的发展不见得是好事,一个业务要想做好需要多部门的配合支持,单靠某一个部门把模式跑通了资金到位了是做不成功的,各部门的发展要环环相扣,只有整个经营系统都能给到这个部门支撑的时候,这项业务才能成功。

战争中也是如此。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导弹多么多么厉害,某些技术已经位列世界最先进的行列,今天的中国一点也不惧怕美国,甚至如果和美国开战我们有一定胜算,反而美国对中国十分忌惮和惧怕。我想说这种观点有些片面,战争中不能只看某几项科技水平来断定谁有优势,要看整个战争系统谁能更胜一筹。

战争不是说谁的导弹厉害谁就能赢,那只是整个战争系统当中的一个点。我们还要看导弹的储备量,比如A国有500颗导弹,B国有8000颗导弹,A国的导弹再厉害,也不见得能打得过B国。我们还要看导弹的生产能力,A国一个月能生产1000枚导弹,B国只能生产200枚,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A国和B国在导弹上的优势会反转。

都说中国是核大国,我国大概拥有200-400枚核弹头,而美国和俄罗斯的核弹头数量在6000枚以上。虽然我们不鼓励打核战争,核战争也不见得能打的起来,但你要知道,如果真打起核战争来,中国和美国、俄罗斯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实力差距的。

而日本,虽然还没正式拥有核武器,但它完全具备核武器的生产能力,而且它的核武器生产材料储备量,可以让它在短时间内造出数千枚核弹头,同样核实力也不容小觑。你能说因为日本没有核武器,中国就能对日本有强大的核震慑力吗?不见得吧。

除了弹药储备和工业生产能力,卫星的科技水平与多寡,也对导弹的战力有影响。导弹是靠卫星制导的,一旦把卫星打下来,那导弹就成废铁了。所以本方卫星的防御能力和对敌方卫星的攻击能力也很重要。

当然要把卫星破坏掉不见得就要用导弹,黑客攻击也可以。一旦把敌人的整个网络系统瘫痪掉,那他拥有再多高科技武器也没有用。所以这种网络攻击和防御的能力也很重要。那能左右导弹战力的也不仅仅是卫星,还有很多系统;能左右网络攻击和防御能力的也有很多系统,这些系统都是环环相扣的。

所以某几项军事科技的发达不能代表整个战争系统的发达,某些武器装备的先进,也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系统落后的劣势。而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敌我双方整体战争系统的优劣对比。我们把各个方面的数据都对比之后,就知道谁的胜算更大了,这就是始计篇中孙武子所讲的计。

侵略如火,说的是一旦决定侵攻敌人,就要让这股攻势迅速蔓延开来,从而让敌人仓皇无措。这个比喻非常形象,你可以想一想,人为什么怕火?因为火的破坏力强,而且灭火这件事非常困难。

为什么灭火非常困难?因为它燃烧的不是一个点,一旦火势烧起来,就会迅速蔓延,它燃烧的是一大片。而我们的救火手段,通常只能去扑灭一个点,但是对于大火来说扑灭几个点是没用的,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切都烧毁。

孙武子用这个比方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去侵攻敌人,最好抛给敌人一堆问题:东边也有麻烦,西边也有麻烦;外部有人趁火打劫,内部也有人釜底抽薪。当敌人面对的是一堆麻烦、一堆问题的时候,他就会应对不暇。

你抛给他一个问题,不论这个问题有多复杂,他都可以集中所有精力和资源来应对,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你抛给他一堆问题,第一,他没办法分散精力和资源去一一解决,就算他能勉强那样做效率也会非常低;第二,当一个人面对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的心态就垮了。

前几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罗织一张中国包围网,他拉拢美国、印度、菲律宾和台湾,一起组织一个对付中国的同盟。现在美国总统川普接手了这个包围网,并且在不断的扩大它,又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拉了进来,还企图把德国、法国、荷兰等一些主要国家,以及和南海有利益相关的国家都拉拢进来。

你认为美国如果要和中国全面开战会怎么做?我们届时面对的绝不是只有一个美国,印度会趁机联合藏独势力瓜分我们的西藏;东突组织就开始分裂新疆;越南、缅甸、柬埔寨有没有可能在云贵那边搞点事情也不好说,你知道金三角那边都是搞毒品的,而云南是毒品进入中国的重要入口。

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就趁机搞我们的南海岛屿;台独分子就趁机搞台独;港独分子也趁机搞港独;日本也趁机搞一下钓鱼岛,最大的隐患在北方,俄罗斯自古以来对我们国家都是趁火打劫,历史上我们割让给他的领土是最多的;而东边辽阔的海岸线我们还要面对以美英为首的强大的多国海军舰队,北上广深这些沿海城市随时有可能失陷。

这些还是外部忧患,内部隐患呢?美国人难道不会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打着打到专政的旗号来收买我们内部的媚外势力吗?这么一堆问题抛给我们的时候,你觉得中国该如何应对?你觉得我们和美国开战有能力反击美国吗?可能自顾尚且不暇,可能自保尚且不能。

商业经营中也可以应用侵掠如火的方法。假如我们经营一家餐厅,在顾客买单的时候我们推出充值300元返100元的活动,客户不见得会充值,毕竟这种套路太多了,客户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可以很冷静的思考和判断。

假如我们换一种方式,跟顾客说今天充值300元,返600元。我家店返你100元直接返卡里,此外还返你旁边烤鱼的100元代金券、旁边烤串的100元代金券、旁边火锅的100元代金券、旁边港式茶餐厅的100元代金券、旁边披萨的100元代金券。我们最近充值的顾客特别多,手上的代金券不多了,您今天要不要办一个?机会难得,特别合适。

你觉得顾客会不会充值?大概率会,因为返的各种代金券眼花缭乱,一旦事情太复杂了,顾客就不愿意一一的去抠细节了,当这么多优惠扑面而来的时候,一般人就放弃抵抗了,没办法再冷静理智的分析了,反正怎么看也是很合适,顺手就办了。

这样搞的话,对自己这家店来说,没有任何额外成本,反而能大量的锁定会员消费。其他商家愿不愿意?客户拿到手的是每个商家的5张20元代金券,上面规定消费满100元可以使一张,你给其他商家去推,他们当然乐意。不就是给客户打个8折吗,不就是印点券吗,做市场引流这点成本不算什么。

客户这边也没吃亏,只不过占得便宜有限而已。你还可以要求其他商家也发你的代金券,帮你也做引流,这样一来大家都合适,这就叫以全争天下,这就叫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整合这么多优惠一下子全抛给顾客,让一般人都难以拒绝,这就叫侵略如火。

不动如山,说的是面对敌人出招的时候,要做到临危不乱,冷静应对。有的时候,敌人的一些举动就是为了扰乱我们,如果我们如敌人所愿的乱了阵脚、失了方寸,那么不用和敌人交战,我们就已经败了。

古代打仗最怕的是军队出现夜惊。什么是夜惊?最常见的是晚上士兵都睡下了,结果遇到了敌人的夜袭,一时间喊杀震天,本来就没有防备,乌黑黑的又不知道有多少敌人,又不知道各营各寨战况如何,在未知面前,人们通常会感到恐惧和惊慌,这时候大家会格外关心战况,尤其关心坏消息,生怕自己知道晚了来不及逃命。

于是各种小道消息就开始以讹传讹,任何一点坏消息都会被放大很多倍,如果这个时候军官不能让士兵镇定下来,军队会变成慌乱乱一团糟,从而使秩序崩坏、组织能力丧失。恐慌会导致大家无心应战,都自顾自的开始逃亡,这种情况下大军转眼间就会溃不成军,大部分人会最终死于敌人的追杀和自相践踏。

古代战争中因为军队夜惊而导致大溃败的案例不胜枚举,但是,历史上也总会有一些非常优秀的指挥官,在遇到危难情况时能够镇定自若,最终从容的化解危机。三国时期司马懿、司马师父子,在不动如山这方面做得都非常优秀。

当初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原,司马懿引大军拒诸葛亮于五丈原。司马懿的策略就是坚守,因为五丈原是诸葛亮的必经之路,只要据守在这里,诸葛亮就过不去。诸葛亮却不想跟司马懿耗在这里,于是他百般挑衅,最过分的就是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衣服,以此羞辱他胆怯,想激怒他出战。

司马懿可不上当,这家伙的心理素质是真好,一点不生气,但是这件事在军营里慢慢就传开了,司马懿的心胸虽然到达一定境界了,可是普通士兵可没有这种觉悟,大伙暗地里就把这件事当成笑话一样的传播。

这是司马懿绝不能接受的,倒不光是传出去面子不好看的问题,他作为三军统帅,一旦被将士们认为没有勇气,那么士兵就会没有战斗意志,这关系到军心和士气。于是聪明的司马懿假装很愤怒,立即上奏表给皇帝曹睿,请求与诸葛亮决战。

曹睿一看司马懿的奏表马上就明白了,这是要借他的口来堵众人的嘴。司马懿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出征之前皇帝就已经赋予了他统兵作战的全权指挥权。这种准备和敌人开战的事压根就不需要千里迢迢的写奏表找皇帝请示,等皇帝的批复下来,光是这一来一回路上的时间都需要个把月,作为前线最高指挥官怎么可能会靠请示打仗呢?

再说司马懿以往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用兵,习惯于先斩后奏,怎么这回有了闲心向远在千里之外不了解前敌情况的皇帝请示呢?看来司马懿是不想打,但是又怕别人说闲话,所以才假模假样的搞请示,希望皇帝下道诏书不批准他的出战计划,严令他坚守,这样大家就没话可说了。

司马懿是顶级聪明的人,甚至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才智在诸葛亮之上,而他的老板曹睿也很聪明,虽然远在千里之外,却能对司马懿的意图心领神会,于是批复给了司马懿他所期望的诏书。

司马懿将诏书展示给其他将领看,说我早就想跟诸葛匹夫一决雌雄了,奈何皇帝不准,只叫我坚守,不让我出战,我也不能抗旨不遵。于是大家也就没话可说了,一场潜在的士气危机被这道诏书在无形间消弭了,日子继续一天一天耗下去,一直耗到诸葛亮病故,随后蜀军撤兵。

司马懿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动如山,不是说敌人来扰乱我们的时候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叫不动如山,我们也可以去试探他、扰乱他、也可以去组织防御。小规模的、试探性的动是没问题的,但核心不能动。司马懿为什么要搞一出千里请战?因为军心不能动,因为坚守的方针不能动。

后来司马懿的大公子司马师也面临了一次考验。当时诸葛诞、文钦联络吴国在淮南地区反叛,司马师调集大军前去平叛。本来战争形势发展的很顺利,文钦的军队进攻受挫,准备撤退,然而其子文鸯说如果我们现在这样撤兵,一定会被敌人追击,到时候军心溃散我们就死无葬身之地了,必须要先挫挫敌人的锐气,然后我们方能全身而退。

于是文鸯夜里带了几十人,前去司马师的营寨搞夜袭。这个举动出乎意料,谁也没想到一直处于败势的文钦竟能在夜里主动发起攻击。结果魏军举军惊慌,连司马师本人都受到了惊吓。司马师在出征之前刚做了一场手术,切除了眼睛上的瘤子。本来术后就没有痊愈,伤口还时常会流脓,按说司马师应该悉心养病,但是因为这次平叛意义太过重大,所以不得已之下他只好带病亲征。

这回一受惊吓,伤口迸发,眼球居然震出了眼眶,那种疼痛大家可以想象。然而现在敌人夜袭情况不明,外面又军心慌乱,如果这时候让主帅旧伤复发、生死不明的消息再流传开,届时内忧外患,大军很容易军心崩溃,顷刻间就会兵败如山倒。

想到这里,司马师一咬牙把被子蒙在了头上,用牙齿死死的咬住被子,强忍疼痛,不敢作声。主帅的大帐里军官们慢慢聚集,看着主帅蒙着被子躺在床上,还以为是他嫌外面吵闹,于是本来慌乱的众人变得安静下来,在主帅面前十分小心,有条不紊的安排外面的士兵恢复秩序、查明情况。

后来查明敌人只有几十人前来骚扰,并且已经开始撤退,司马师当机立断传令派兵追击,待情况彻底稳定下来之后,才掀开被子,传唤医生为他诊治。一场无形的溃败危机,在最恶劣的情况下,被司马师以超强的意志和镇定化解掉了。

司马师也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动如山,不动是传递给别人的那份镇静、那份自信,如山的是坚定的意志和滴水不漏的防御。正是因为相信自己的防御体系,所以才能冷静的坚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应对敌人出招。

做管理也要特别注意这个方面。一个管理者如果听到一件事情马上就怒了,或者马上就怯了,这样的人不适合做统帅,不适合做一把手。统帅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冷静,因为统帅是整个组织的大脑,只有冷静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人人都有情绪,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情绪化是正常的表现;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压抑自己的愤怒与不满,这才是不正常的事情。但作为一把手,这种情绪管理能力是必备技能。

我在作战篇中举过一个例子,某公司的资金链出问题了,于是老板非常的着急,工作上有一点不顺意的事情就会把他激怒,因此经常向员工发火。这种情绪一旦传递给员工,在团队中弥漫,大家就感觉到这家公司快完了。

这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一种感觉。没有人愿意追随这样的领导,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也没有人能在这种工作氛围中依然认真的去工作。就算公司最终把资金链的问题解决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隔阂也形成了,人心也离散了,这是很难挽回的。

老板为什么要给员工画饼?我们虽然现在一无所有,但我们还有希望,我们可以通过奋斗五年、十年让自己在未来和家人能过上自己想要的那种生活。正因为有了这种梦想和希望,大家才能坚定不移的去坚持奋斗,这也是不动如山的诠释和表现。

难知如阴,说的正是实虚篇中孙武子所阐述的形兵之极,至于无形的道理。永远不能让敌人摸透你的想法,就像天上的乌云一样让人看不透,然后突然间从云层中出现一道闪电打下来,瞬间摧毁目标,就叫动如雷霆。

这叫一静一动,一阴一阳。谋划是静止的,一点迹象都不显露;行动是动态的,迅速凌厉,打的敌人防不胜防、措手不及。谋划是阴,隐藏在暗中不被发现;行动是阳,把对敌人弱点的掌握变成实实在在的打击。

易经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动静的结合,就叫用兵之道。所谓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如果用兵手段中只有动,没有静;只有阳,没有阴;只有实,没有虚;只有正,没有奇,那这样的手段就很难见效。

我前面讲了司马懿和他的对手诸葛亮,如果抛开小说演义不谈,只从历史上这二人的真实表现来进行比较,谁的用兵手段更厉害?我认为是司马懿。这个结论不光是我个人意见,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军事上的评价是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

陈寿为什么说诸葛亮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诸葛亮用兵的特点是长于战略眼光,哪个位置在战略上至关重要,哪个时间点最适合出兵,战争中该联合谁,怎么打能使战争中的成本最低,这些问题他都想得很明白。

但是具体到该怎么打的时候,诸葛亮的用兵手段只有正,少有奇;只有阳谋,少有阴谋。于是他的目的和手段太容易被对手看穿,太容易被对手防范,不论是张郃、曹真、郝昭、郭淮还是司马懿,都可以对诸葛亮的行动了若指掌,并加以防范。

比如我前面讲到的诸葛亮送女装给司马懿的事情,这个激将法使得实在是太明显了,这种方法如果对付二、三十岁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许还能奏效,但司马懿此时已经55岁了,人到了这个年龄一般都变得老成持重,再用这么直接的方法去激将,未免简单草率,何况这个激将的对象还是深谋远虑的司马懿。

如果诸葛亮想诱使司马懿出战,可以故意示弱,我们之前讲过马陵之战的案例,人家孙膑为了诱使庞涓一路追击,就使出了减灶之计,使庞涓产生了误判,因此才会轻率的进入了孙膑的包围圈。

而且诸葛亮还可以派人向曹睿散布司马懿的谣言,让他们君臣猜疑。我们也讲过长平之战的案例,范睢就是用离间计拿下了主张坚守的廉颇,使赵国换上了轻率出战的赵括,才能在野战中一举歼灭赵国45万人。

要知道曹睿对司马懿是不信任的,他真正信任的只有曹氏宗族。如果诸葛亮散播司马懿拒不出战是为了养寇自重的流言,再买通一些曹睿身边的近臣进谗言,还怕他司马懿坚守不战?

那时候战与不战不再是个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个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司马氏家族生死存亡的立场问题,你认为司马懿这么人精的人会为了军事上的最优解而选择犯下政治上的错误吗?到时候不由得他不战。

这就是陈寿所说的诸葛亮的军事手段缺乏应变将略,太简单直接了。用孙子兵法的观点说,就是诸葛亮的用兵手段只有动,没有静;只有阳,没有阴;只有实,没有虚;只有正,没有奇;没有难知如阴,何来动如雷霆。

指向分众,廓地分利,说得是把军队分成奇正,用以去占领敌人的土地,从而获取实实在在的利益。孙武子在前面讲军争为利,从根本上指出了军事的争斗为的就是获取利益。而在古代农业社会,最大的利益就来自于土地。

廓,原意是指轮廓,廓地在这里作为动词是指把地圈起来,引申为获取土地的意思。有了土地就可以生产农作物,有了农作物就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人口就可以组织更多的军队,壮大自己的实力,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就可以去兼并更多的土地,从而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在弱肉强食的乱世格局下,让自己获得了生存发展的机会。

战争本来是一件极为消耗国力的事情,但是如果能从中获取土地,就能获取长期利益,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投入产出是值得的。如果能通过战争让国家获得生存和发展,让国家获得切实的利益,这样的战争打的才有意义。所以在古代农业社会,战争争夺的核心资源就是耕地。

有个词叫穷兵窦武,说的是频繁地发动战争,却没有让国家获得任何利益,反而在战争中不断的消耗着国力,这样的举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灾难,这就叫穷兵窦武。历史上有个穷兵窦武的代表人物,是诸葛亮。

这个结论也不是我说的,当时蜀国的大学者谯周,就曾经写过一篇《仇国伦》,讽刺诸葛亮、姜维穷兵窦武,致使蜀国的国力、民生凋敝。谯周认为蜀国的国力弱小,没有实力与魏国和后来的晋国争锋,能够做到自保已经十分不易了,又哪里有余力可以不停地北伐,主动出击?

我之前讲过,蜀国的人口只有魏国的四分之一,如果要进攻魏国,就要征集大量的青壮年入伍,在兵力上才能与魏国相抗衡。大量的士兵需要大量的粮食给养,这就需要从民间征集大量的粮饷,而这会剥削百姓的财富,加重百姓的负担,使人民变得贫穷。

就算筹集了大量的粮饷,还要征集大量的民夫,才能运输这么多的物资。而蜀国的地理是四面环山,如果想出兵北伐,首先要从四川平原向北翻越大巴山进入汉中平原,然后再从汉中向北翻越秦岭进入关中平原。这两座山别说在古代,在现代都是无人区,山里面道路险峻崎岖,林子里毒虫瘴气丛生,别说搞长途运输,光是安全地走出去都十分不易。

好不容易大军翻越了秦岭,进入了关中平原,而关中平原又是一条狭长的通道,只要卡住其中一点坚守不出,任你有千军万马也无法通行。于是又要和敌人经年累月的相持对垒,这就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往前线运送给养,于是大量百姓就要长期服徭役,从而使大量人力荒废了劳作,使经济雪上加霜。

结果闹了这么大动静、花了这么大代价,战争的结果却是无功而返,不仅如此,没过多久当权者又要开展新一轮的北伐战争,长此以往,谯周于是指出:夫民疲劳,则骚扰之兆生;上慢下暴,则瓦解之形起。这么穷兵窦武的搞下去,不用在战场上被敌人打败,我们自己就会内部瓦解。

我们在这里讨论这个事例并不是要指责诸葛亮和姜维,他们生活在那个时代,从小接受的是封建荼毒儒家愚忠的思想教育,所以他们所追求的恢复汉室江山的政治抱负,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孟子也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孙子兵法是站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讲用兵的,孙武子曾反复强调过,手握兵权的三军主帅是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他是把民众和社稷放在了第一位上去考量用兵的利弊的。

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只是在理性层面上分析为何而用兵的问题。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用兵本来就是凶险的事,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去用,去犯险。孙武子说军争为危,用兵与人争夺利益本来就是充满危险的事情。

这些古代的贤哲们,他们都在一再的告诫我们,不要轻启战端。战争带来的是祸害,绝不是福分。不要认为用兵打仗是件什么好事,凡是与人争利的事情都充满了凶险。更何况三军主帅要对士兵负责,要对人民负责,要对社稷负责,你要知道用兵这件事情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不能不慎重对待。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兵呢?如果通过战争,能够获取切实的长期利益,使国家可以进入生存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虽然战争中有所损耗,但是利大于弊,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兵。在古代叫廓地分利,在现代我们进入了工商业社会的形态,核心价值不再是耕地了,取而代之的是资源和财富。

中日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了外强中干的大清帝国,获取了2亿两白银的赔款。这一大笔财富强有力的支持了日本的工业化发展,使它后来一跃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强国。日本在近代历史上是绝对可以骄傲的,它是亚洲唯一的非殖民地国家。

如果没有大清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日本不可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发展,也不可能在其后战胜沙俄,更不可能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一,在二战中有实力与美国开战。日本正是尝到了战争的甜头,才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道路。

但是与中国的全面开战,是日本的一大失策,长达八年的战争让日本深陷泥潭,就像孙子兵法所说:其用战,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屈力,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久。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企业经营中我要提醒各位老板去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古代战争中对于农业文明而言耕地是核心利益,如果现代战争中资源和财富是核心利益,那么对于企业而言,什么才是核心利益?获取什么才能让企业进入生存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

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口碑,是客户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有了口碑就可以留住老客户,让他们在你这里持续消费;有了口碑就会慢慢建立知名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能够了解你的产品和服务;有了口碑企业就有了生命力和竞争力,就算是有人来和你竞争,有良好口碑的一方也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和支持。

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能获取口碑,就不要害怕投入;如果只是一锤子买卖,哪怕能获利颇丰,也不要以损害口碑为前提去做这样的事。做企业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冀图一步登天,发展的太快,失败也会很快,因为没有坚实的根基。

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道者胜,说的是虽然前面介绍了一些争地利的方法,但是战争中不要把方法模式化,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灵活应对。悬的意思是暂时没结果,悬权就是暂时不去做决策,悬权而动,可以引申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动的意思。

在军事行动之前,能够事先了解了争夺地利的迂直之道,然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动的一方,就能够在两军争斗中夺取利益,这就是军争的方法。孙武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军事行动中应该注重实用主义,反对机械照搬的教条主义。

国内革命时期我军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几次重大挫折,都跟教条主义错误有关。八一南昌起义之后,党内领导人犯了左倾主义错误,一味不顾实际情况的学习、照搬苏联革命的成功经验,集中兵力进攻国民党有重兵防守的大城市,结果使我军损失惨重。

最开始党中央不允许其他人提出异议,谁敢怀疑苏联的革命路线那就是反动、反革命,就要遭受批斗。于是一些军事干部明知这样做会有重大牺牲,依然只能将错就错,为了政治正确,只能放弃军事正确。

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面前,在革命的火种即将熄灭面前,党中央只好认清现实,开始总结教训,才研究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定下了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方针,从此才有了我军的立锥之地。

然而前车之鉴不远,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在共产国际的授意下,党中央再次犯下左倾主义错误,教条的用阵地战替代了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战果的运动战,和国民党军对硬碰硬的打消耗战,结果使我军蒙受了重大损失,根据地被敌人连根拔起。

在此危急存亡之际,党中央紧急召开遵义会议纠正错误、调整方针,在迫不得已的情势下进行战略突围和转移,由此爬雪山、过草地,穿越万里无人区,从东南地区一路辗转到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减员达70%以上,才保存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火种。

所以说教条主义为害不浅。在战争中,不顾实际情况的照搬理论经验,搞一言堂,不允许有其他意见,这样的做法会给整支军队带来灭顶之灾。长平之战的赵括、守街亭的马谡,在历史上都被人评价为纸上谈兵。

什么叫纸上谈兵?不是说他们没有才能,相反,他们博览兵书,战争理论知识非常丰富。只不过在战争中他们忽视了实际情况的照搬书本理论,导致赵国被歼灭了45万大军,导致蜀国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北伐功亏一篑。

这就是孙武子为什么要强调悬权而动,为什么他在实虚篇中说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的原因。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脱离实际谈理论,都不能迷信某一种方法论就是万能的。华为的那套管理体系照搬到你们公司就一定能成功吗?

中国像台湾那样实行多党制民主选举就一定会繁荣昌盛吗?在外面听了某营销大师讲的一套免费模式的方法论,拿到你公司就一定适用吗?我之前讲过,不要迷信企业咨询和企业培训能解决公司的实际问题,如果真的有用,那做企业就太简单了,我们只要请一个好一点的咨询公司就完了,有他们指导我们开公司就肯定能赚钱。

绝不是这样。咨询和培训不是没有用,它可以启迪我们的大脑,给到我们很多新的经营思路,给到我们很多案例的借鉴,但也绝不像他们推广的那样神奇,可以药到病除、包治百病。咨询和培训更像是保健品,吃了可能就会比不吃强,但它绝不是药,没有那么神奇的疗效。

真正能够解决企业问题的,只有来你这全职上班的职业经理人,因为他跟你朝夕共处,他最了解企业的问题和现状,在你们一同尝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他能常伴你左右,和你一道去面对挫折、调整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作为一个老板,与其迷信那些专家、大师,不如对你的手下好一点,不如多请几个人才来帮你。

是故,《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金;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是故,昼战多旌旗,夜战多鼓金。鼓金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已专,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所以,军政这本书说:战场上因为听不清传达的指令,所以采用击鼓和鸣金的方式来约束进退;因为战场上看不到长官的手势,所以采用挥舞旌旗的方式来传达作战命令。所以,白天交战的话因为视线好就多使用旌旗来传达命令,晚上交战的话因为视线差就多采用击鼓和鸣金通过声音来传达命令。

击打的鼓、敲击的金属、挥舞的旌旗,在战场上这些就像是一个人的耳目一样,用来传达指令。如果所有人都用这种方式接受指令、统一行动,那么战场上勇敢的人就不会一个人冒进,胆怯的人也无法一个人退避,这样就是统领众人一致行动的方法。

《军政》是西周时期的一部兵书,现在已经失传了。这一段,孙武子讲的叫做用众之法。为什么要讲用众之法?因为这是军争的前提。如果自己的内部都不能协调统一,又如何能集中力量、毫无顾虑的去和外部的敌人相争?

我之前讲过红军长征的案例,我军之所以长征是因为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我们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放弃屡试不爽的运动战,和国民党打起了阵地战。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在飞机、汽车、大炮的支援下,为什么消灭不了区区几万红军?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讲过,是因为国民党内部门阀林立,在围剿红军的过程中,大家不齐心,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都是出工不出力,都作壁上观。结果让本来已经走到绝路上的红军,又抓住了一些空隙,成功的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红军一次又一次的死里逃生,难道是蒋中正的参谋团做出的战略部署有问题吗?不是,那些战略计划都是经过反复推演的,计划本身没问题,是执行过程中出问题了。这就是孙武子为什么要强调统一行动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要讲用众之法的原因。

美国是个倡导自由民主的国家,你见过美国在军队里面搞自由民主吗?开玩笑,任何一个国家不管它是什么性质的政权,都不可能在军队里搞自由民主。美国大兵入伍的第一天,长官会告诉他军队的纪律有三条:第一条,服从长官!第二条!服从长官!第三条,还是服从长官!他们从大兵的嘴里之恩能够听到一句话:Yes,sir!

军队为什么不能搞民主?为什么长官不去询问一下士兵的意见,我们在伊拉克要不要派兵去巡逻?派你们去好不好?我们要不要在伊拉克继续打下去?士兵说撤兵行不行?开玩笑,战争是一个要结果的事情,想要确保结果,就必须要高效运行,就必须统一大家的步调,方向只有一个,就是服从长官!

现在我们说回管理,有些管理者在公司里当老好人,搞什么民主。这么搞的结果就是人心被他收买了,但是受损失的是公司。那些特别体谅员工、特别民主、特别会传达员工诉求的管理者,我提醒各位老板,这样的人你最好慎用。

因为这样的人给公司解决不了问题,他永远都是站在员工的立场给公司提出问题,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给公司,这样的人有两种可能:第一,他不具备管理思维,他拥有的是员工思维;第二,他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这么做,为了获取大家的支持,无视公司的损失。无论哪种情况,这样的人都不是合做管理岗位。

好的管理是什么表现?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你有再大的本事,你也得跟大家做一样的事,你也不能特立独行;有些人在困难面前即使畏缩了,但是有公司制度在这鞭策着,他硬着头皮也得迎难而上。

有些公司不是这样的,有些人业绩比较突出,有的时候行为方式就会有点忘乎所以,就会有点出格,就会开始给公司提要求。而有些老板对于这样的员工会给予一些特权。有些人业绩不太好,于是和领导提出来,我这个区有一些客观情况,所以比较难做,能不能给我降降任务?有些领导会给他一定的照顾。

你这样搞,就叫勇者可以独进,怯者可以独退,这不叫管理。我们现在学的都是西方的管理体系,其实中国的管理学非常早以前就有了,那时候我们管管理叫做法,公元前几百年就有了专门的管理学说叫做法家。

发家的代表人物叫商鞅,也叫卫鞅,他是中国几千年来变法最成功的人。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很有名,它的效果是直接把战国七雄中原本最弱的秦国改造成了一台战争机器,从此可以以一抗六,轻松碾压六国。

商鞅变法变的就是一套管理制度。以前贵族有特权,变法之后取消贵族特权,所有的权和利要跟责任挂钩,一家犯法如果不举报,周围十家连坐,所以你们私下关系再好没有用,一旦犯法了大家都是六亲不认的,这是制度问题,跟亲疏没有关系。

打仗,只要你立功,砍下敌人的首级,国家就给你分土地,给你分配奴隶伺候你,如果你不幸战死了,一切都可以被你的孩子继承。那打起仗来大家简直太有动力了,对面看见的不是敌人,那都是脑袋,都是功勋,都是土地、房子、奴隶,大家一拥而上都去抢着杀人。

你说打仗太危险,没关系,搞生产也可以,你粮食种的多,织布织的多,公家也给你奖励,免除你的徭役。所以搞起生产来也很有动力。法律规定的也很严格,禁止私斗。你说你俩打个架,不允许,甭管谁对谁错,一律抓起来法办。这就叫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这才叫管理。

中国几千年来最大的误解之一,就是认为秦国是因为暴政而灭亡的,而秦国的暴政指的是商鞅变法后实行的法家体制。这个观点是大错特错的,要知道从商鞅变法开始,到秦国灭亡,中间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期间秦国一直都运转的非常好,秦国之所以灭亡,跟制度没关系,是因为秦始皇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上马了太多的大工程。

修长城,修阿旁宫,修始皇陵,修弛道,北面调集30万大军攻打匈奴,南面调集50万大军攻打云贵,任何一件事都是非常大的工程量了,都需要集中民间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办成,更何况同时上马这么多工程,这些工程对老百姓的压榨已经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所以天下百姓才会反秦。

你就是儒家,这么搞老百姓也得反你,儒家体制下也有农民起义呀。这跟管理的方法没关系,这跟统治者的方针有关系。秦国之所以能强大,尤其军事上能无比强大,管理制度是他的前提保障。

我们都知道韩信最有名的一战叫做背水一战。其实大家对这个背水一战有很多误解,这个背水一战不像大家想得那么简单,不是说把人逼到绝路上大家就跟敌人拼了,如果你照搬这种方法,现实情况通常是大家一看敌人有20万大军,我方只有一万人,大伙就跑了,傻子才留下来和敌人拼命呢。

你觉得是跳进河里逃生的几率高,还是一个人拿着刀和20个人互砍生存的几率高?再说打不过也没必要拼命,还可以投降嘛。韩信能够背水一战的前提是他先改革了汉军的管理制度,基本沿用了商鞅变法的秦国军制。

这一万人是从陕西和四川带过来的,你们可以逃跑,你们可以投降,但是你们的家人都是人质,你一人逃跑和投降的结果就是全家都要被斩首,这种情况下你还会跑吗?你还会投降吗?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这1万人才会像疯子一样的和20倍于几的敌人拼命。没有这个前提韩信敢带着1万人背水列阵?

我们再讲回管理,有些老板说,我喜欢华为的狼性文化,我们也搞狼性文化。我的建议是你可以照搬华为的狼性文化,但是要搬就整体搬,不要断章取义的搬。你要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华为工作,起步工资是8K多,这还不算其它的福利奖金。华为如果没有这种待遇上的前提,他凭什么要求员工要有狼性?

你不能说我只要员工加班加点的干,一切要自觉自愿,不要加班费,为公司拼命创造业绩,对结果负责,但是工资拿的和其他公司一样多。这种断章取义的结果就是管理者的一厢情愿,你这种要求没效果是必然的,不要总以为自己特别聪明,能给员工洗脑,我还是这句话,谁也不比谁傻三分钟,责任一定是跟权和利对等的,你可以对员工有所要求,但也要给他相应的权和利。

我讲这个的意思是,管理者都喜欢制定有利于公司的制度,都喜欢员工有拼搏的精神,但是在你制定这个制度的时候,在你制定这个企业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责任和权利是不是匹配的。还是这句话,过程可以博弈,结果必须双赢。公司赢得了员工的拼搏,员工赢得了公司的待遇。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溃,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对于三军将士可以打压他们的士气,对于主帅可以击溃他的心理。所以说,早上的时候士气最为锋锐,随着时间的推移,士气开始出现怠惰,到了傍晚的时候,士气就溃散了。所以善于用兵作战的主帅,在敌人士气最为精锐旺盛的时候,会选择回避与他交战,等到敌人士气开始变得怠惰,甚至开始溃散的时候,就去进攻他,这就是战争中针对士气的作战方法。

我军保持着良好的秩序,而等待着敌人军阵中出现混乱的战机;我军保持安静沉着,而等待着敌人军中开始变得浮躁喧哗,这些就是战争中针对心理的作战方法。把战场选在离我军近却离敌人远的地方;我军不做消耗却让敌人疲于奔命;我军将士吃饱了饭养足了力气去对付来不及吃饭的敌人,这些就是战争中针对体力的作战方法。不要拦截旗帜整齐的军队,不要攻击阵容庞大的军队,这就是战争中应用变通的作战方法。

朝气锐,昼气惰,暮气溃,讲的是士气的变化。古代打仗,士兵早上5、6点钟起床,先埋锅做饭,吃过早饭之后,双方开始列阵对垒。这个时候士兵刚睡醒,精神最足,吃过饭了也有力气,是士气最为旺盛锋锐的时候,这个时候和敌人交战,这叫硬碰硬,不是明智之举。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可以先采取守势,因为防守比进攻要容易,各种防御工事在作战中会给进攻方增加很多困难,所以通常防守方可以用更少的兵力就足以抵挡攻方的进攻。这种情况下前线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就可以了,让我方的精锐部队到后面休息去,养精蓄锐。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不停的消耗,大家都变得很疲惫。我们都知道搏击运动一个回合一般是3分钟,这还是对专业的运动员的设定,如果没经过体能训练的普通人,恐怕在擂台上打上1分钟,体力就开始跟不上了。

战场上大家都是生死相搏,一个不留神命就没了,就算没死,被人砍下一条胳膊,或者腿上被长矛刺穿了一个洞,肚子上中了一箭,那也是非常不得了的事。古代打仗在战场上被直接杀死的人其实不是很多,大部分人是因为受伤后伤口感染、发炎,导致的死亡。

有些人就算没死,也会变成残废。对于生活在一个需要体力劳动才能生存糊口的时代,一旦失去了劳动能力,基本上也就注定要被社会淘汰了。没结婚的肯定没有人嫁他,结了婚的也没办法养家糊口,所以在战场上保全自己很重要,这需要精神高度集中、高度紧张。

作战不是一对一,你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会左前方飞过来一支箭,你得拿盾牌格挡,一会前边两支长矛刺过来了,你得用武器招架。所以这样的作战,对体力、精力的消耗都极大,打不了多一会士兵就疲劳了,那个作战状态跟一开始那种旺盛精锐的状态就完全不同了。

这个时候,如果把我方养精蓄锐的那支精锐部队投入战场,用一支生力军去打一支疲惫不堪的军队,那战胜敌人就会变得容易得多。如果双方的消耗持续了一天,到了傍晚,我方这边要是能出现一支生力军,不用打,敌人就溃逃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都打了一天了,好不容易熬到该收兵了,好不容易庆幸自己又多活了一天,这个时候敌人来了一支生力军,结果将军让士兵们加个班继续跟敌人死磕,你觉得士兵会干吗?再说要力气没力气,要精力没精力,就算上去干也是任人宰割,索性就逃命吧。所以孙武子说,打仗这件事,不见得就要把敌人都杀光,击溃他的士气不就完了吗,这也是一种获胜的方法。

古代打仗对一种行为有重赏,这种行为叫做先登。在攻城战中,第一个登上敌人城墙的人,就叫做先登。一般对于先登的奖励,从黄金百两、到封官封爵,都有。为什么对于这个角色要进行这么重的奖励?因为他能带动士气。

随着军事的发展,先登逐渐从一个人演变成一支特定的精锐部队,他们穿着防护性能最好的铠甲,配备最精良的武器装备,每次打仗就负责冲锋陷阵。到了近现代,这样的先登部队就变成了敢死队。不论是先登部队还是敢死队,人数都不多,一般就是几百人,他们杀不了多少敌人,但是他们的作用在战场上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带动士气。

前边有个暗堡,火力非常猛,士兵们都畏惧,谁也不敢往上冲,这时候敢死队的作用就来了,他们冲上去把暗堡炸掉,士兵们就跟着冲上去了。几百人的敢死队虽然不能全歼几千几万的敌人,但是可以突破敌人防线上的一个点,有的时候战场上的形势就差这么一点,防守方通常就只有那么几道防线,一旦防线被突破,士气就瓦解了。

我们现在说回企业经营中,你公司里面有没有这样的敢死队?有没有这样的先登?如果没有,请问,为什么没有?做经营管理,管理者一定要掌握一种手段,叫做立标杆。榜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个榜样可以带动一种风气,一个干将可以提升整体的士气。

对于这样的榜样、这样的干将,不要吝惜赏赐。我讲的赏赐是工资体系以外的额外奖励。这个奖励不见得就是物质奖励,也包括精神奖励。每次一开会就给他表扬,一开会就给他鲜花、荣誉、掌声,你觉得这样搞能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公司买辆奔驰,就停在公司楼下入口处,每天大家上班都能看见这辆车。开会的时候宣布,今年哪个大区经理能做到2000万业绩,并且业绩第一,这辆奔驰车的钥匙就拿走,你觉得这样搞能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这就是一辆车的问题吗?不,这还是个面子问题。

公司买3台Iphone手机,摆在前台,大家上下班都能看见。开会的时候宣布,上半年哪个销售业绩能做到50万,奖励前三名一部Iphone手机。第一名拿走128G的,第二名拿走64G的,第三名拿走32G的。你觉得这样搞能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讲的是心态的变化。战争往往打的是心理战,不见得拼的就是武艺、装备、人数,很多时候拼的就是士气。不管用了什么手段,一方士气先崩溃了,那他的士兵就不听指挥了,开始各自逃命,阵型随之崩坏,结果就是被人家一路追杀碾压,

前面我们讲了文鸯夜袭司马师的案例,为什么军队夜惊造成的后果是毁灭性的?其实参加夜袭的部队人数往往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给敌人带去的是恐慌。一旦这种心态崩溃了,有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大家没有继续作战的意愿了,也无组织无纪律了,那就成了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商业当中很多时候击败企业的就是这种恐慌,或者说心态的崩溃。要搞垮一个国家的金融需要砸多少钱才能把经济给砸崩盘?答案是不需要多少钱。亚洲金融危机是怎么搞出来的?金融大鳄没有实力跟政府对着砸钱,但是他们可以制造市场恐慌。

他们通过不断地在市场上大量出货,做空市场,引起市场的恐慌,从而引发挤兑。当所有人都跟着金融大鳄往外出货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没有人再去接货了,货就卖不出去了,于是手里的货迅速贬值,金融体系迅速崩盘。

前几年有个某单车企业被曝出了一些负面新闻,结果引起了市场恐慌,所有用户都去排队退押金,导致挤兑,企业拿不出那么多钱来退还给大家,从而使市场对该企业进一步丧失信心,进入恶性循环。你觉得还会有金融机构给他融资吗?这家企业实际上已经完蛋了。

打败对手不见得就得正面硬刚,他开30家店我就得开40家店,他有10万用户我就得有20万,他融资2000万我就得融资3000万。这种行为在兵法里叫做有勇无谋。有的时候一个负面消息就可以制造市场恐慌,从而击垮一家公司。大家还记得三鹿奶粉是怎么死的吗?

你觉得肯德基如果要搞麦当劳,或者麦当劳要高肯德基,应该怎么搞?这两个企业在竞争关系上属于此消彼长的关系,都属于西式快餐,客户类型一样,甚至连加盟商的类型都一样,产品上也雷同。肯德基在某个街区开一家店,麦当劳就想开两家,反过来也是一样。美国企业家可能不太研究孙子兵法,他们喜欢搞市场经济学,如果他们懂孙子兵法,一定不会这么硬碰硬的干。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讲的是精力的变化。精力指的是精神和体力。假如知识、谋略是软件,那么精力就是硬件。再好的软件,也离不开硬件的支持。

赤壁之战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知道,在我国历史上这个桥段实在是太有名了,拜《三国演义》这部小说所赐,大家对这段历史留下了非常深刻的错误印象。就像武侠小说中把各门各派的武功描写的神乎其神一样,什么轻功水上漂、点穴、九阳神功,这在现实当中是并不存在的,这些只是一种艺术创作。

真实的赤壁之战也是一样,曹操没有83万大军,只有20万人,对阵刘备2万人,以及周瑜3万人。那么问题来了,孙子兵法中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曹操的兵力是孙刘联军的4倍,为什么要和周瑜在赤壁这个地方隔江对垒呢?

有人说是因为曹操的士兵大多是北方人,不熟习水战,所以需要在长江北岸练兵。这只是双方相持的原因之一,而且是次要原因。要知道曹操南下的时候,全盘接受了荆州刘琮的兵马,这其中有着完备的荆州水军。而且练兵这种事一定是在出师之前就要去做的,没听说过到了战场上才现去练兵的。

在长坂坡,曹操仅以5000骑兵就追的刘备抛弃妻子、狼狈不堪,现在20万虎狼之师聚集在长江北岸,孙刘联军的5万人怎么看也不具备和曹军相持的实力。真正让曹操无法进军的原因,是军中出现了瘟疫。

在古代,所有的恶性传染病都称之为瘟疫,这种病传播迅速,而且危害极大,很多三国时期英年早逝的重要人才,如魏国的郭嘉、吴国的鲁肃、吕蒙,蜀国的法正,都很有可能是因为感染瘟疫而病死的。军队中一旦出现了瘟疫,先不说疾病本身的致死率有多高,士兵肯定是没有战斗力了。

所以当时曹操军中出现了很严重的瘟疫,让曹操变得进退两难:想退兵,但是这些士兵病倒了,走不动,就算要退兵也得先治好病才行。不退兵,曹操又担心周瑜乘这个时机打过来,以曹军这种病怏怏的战斗力肯定是挡不住的。于是曹操就演了一出戏,在长江北岸打造连环战船,对外宣称练兵。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对内可以稳定军心。还记得前面我们讲过军队中最怕什么情况?最怕的就是出现恐慌,一旦恐慌开始蔓延传播,很快军心就会瓦解,届时就会不战自败。他告诉士兵,你们得的不是瘟疫,只是因为不习惯水上颠簸而出现的水土不服,一旦咱们把船连在一起解决了这个颠簸问题,后面就不会再出现类似的情况。

第二,对外可以掩饰隔江相持的真正原因。最好的防守就是让敌人把所有精力都用来防备我们的进攻,这样他就没有余力想着进攻的事了。当连环战船这种庞然大物出现在江面上,江东的军官们都在思索怎么对付他时,他们自然就不会考虑进攻曹军的事了。

后来,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黄盖,向周瑜献火攻之计,并亲自去曹军诈降,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致使曹操不得不退兵。曹操这么精明的人,怎么会被诈降这种伎俩所欺骗呢?还是因为军中闹瘟疫的原因,曹操正头疼下一步该怎么办,打是打不动的,可是这么耗下去也不是个办法,20万人每天的消耗是笔庞大的数字,这么拖下去财政可受不了,再说大军长期在外,后院随时可能起火。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情愿相信对他有利的那种可能性,于是就有了火烧赤壁这段故事。

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各位老板,企业经营当中,你要特别注意员工的精神和体力,好的领导者懂得爱惜民力,不是因为他善良,而是他知道不停的榨取终将导致民力的枯竭。但我发现有些公司,某些老板特别喜欢让大家多干活,哪怕这种劳动没有特别明显的效果,他也希望员工的工作要特别饱满,如果他感觉员工工作比较轻松,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为什么,难道是因为老板付给员工工资了,所以就想使劲的用这些人吗?要不他就觉得他的钱花的不值?也许有这种可能性,如果抱有这种心态,那实在是不适合做企业家。企业家关注的是产能,而不是员工的工作饱和度。任何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能的事情,企业家都会进行投入、提升、调整。

如果增加员工的工作量,却不能提高企业的产能,企业家是不会这么去做的。因为员工的精力和体力也是公司的资源之一,在不能提高产能的情况下,又额外浪费了公司的资源,这不是明智之举。

我曾经也发现,有些公司是因为业绩不太好,所以老板很着急,但是他发现员工不着急,于是他就怒了,他觉得员工应该跟他一样着急的去努力、去想办法改变现状,而不是没事人似的在那清闲的等。所以他一旦发现员工工作比较清闲,他就开始给他们加工作量,这样的话他心里才能平衡一点。

作为老板你要搞清楚一点,员工不是你的合伙人,你们两个只是雇佣关系,他就是纯粹来挣你的薪水的,你干好干坏跟他没有太大关系。干好了你也不会给他买套房买辆车,干坏了他就是换个公司而已。如果你不能把这个关系摆正了,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你的员工问题一定特别多。

人如果出了问题,事情就不用去做了,光在那去解决人的问题了,哪还有心思做事?再说,员工如果具备解决企业困难的能力,那他又怎么会是员工呢?他至少也得是个干部或者合伙人呀,连你的干部和合伙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觉得员工能给你解决什么?

而且最关键的是,你觉得企业业绩不好的问题根源是什么?是企业缺乏做好业绩的方法,还是方法特别好,只是因为团队不努力,所以业绩做不好?肯定是缺乏方法。在方法不对的情况下,你让员工拼命地干,第一他没有动力,第二即使他干了也没有结果,那何必还劳神劳力呢?

这个时候企业家最关键的是找到那个正确的方法,在此期间我宁愿让员工休养生息,将来方法找到了需要兄弟们上的时候大家才愿意去努力。做企业对内部的同仁也要讲究全的思维,老板顾全员工,员工才有可能会知恩图报,反过来也顾全公司。

你看看海底捞的服务员,每天上班对顾客都会主动热情的服务,你认为这是管出来的吗?管理只是一部分,公司给他们提供的宿舍条件很好,两人间上下铺,有空调有电脑,逢年过节还对他们的家人慰问,还有很多很多人性化充满关怀的细节,公司拿服务员当人,服务员反过来才会真诚主动地为公司服务好顾客。

我见过有的公司,那个宿舍男女混住,一个两居室,男生一间、女生一间,6个男生挤在一个房间睡3张上下铺,几个女孩在另一个房间,10来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就这样公司还要从工资里扣一部分住宿费用,后来觉得搞宿舍太麻烦想干脆取消掉。你觉得这个公司的员工会真诚地为公司着想吗?不会,大家心里都有数的。

夏天那个宿舍的空调坏了,公司没有人管,大家也没人张罗去修,30多度高温的天就那样挤在一起睡,晚上都睡不好,你觉得白天工作会有精神工作吗?下了班你知道员工去哪吗?都去网吧,有空调,有电脑,几块钱一小时,晚上回宿舍就是睡个觉。

这样的公司,这样的宿舍,我见过好几个。我不是说公司一定要在员工身上花多少钱,给他们多好的待遇条件。我的意思是管理者一定要拿员工当人,只有公司顾全员工,员工才有可能反过来顾全公司。我讲有可能是确实有那种忘恩负义的员工,拿了公司好处还要倒打一耙的人也有。

摆正心态,没关系,大浪淘沙。一个能迈向成功的企业一定是和正确的人在一起共事,那些错误的人只会对成功产生阻碍,只会浪费你的机会成本,那还不如用一些小事来把他们筛选淘汰掉,这样的淘汰企业付出的成本其实是最低的。

一个人不要妄想所有人都能对得起你,这不可能。有人帮你就会有人坑你,有人爱你就会有人恨你,你有付出你就会有收获,你经得起失败你就经得起成功。这个世界上没有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事,别纠结于这些细小的事情,才能有做大事的格局。

最后我想再讲一下狼性文化,很多管理者对狼性文化有误解。有些人认为狼性文化就是让员工义不容辞的拼命干活。公司可以有狼性文化,员工可以拼命干活,但你要知道,狼群不是每天都去打猎,他们打一次猎能吃好长时间,这段时间狼群就歇着。

没有任何一种动物可以长期在恶劣环境下精神高度紧张、体力消耗很大的从事某一种活动。人不行,狼不行,搁谁也不行。所以孙武子才提出来治力这个概念,你要知道什么时候去保存体力和精力,以及什么时候去使用。

企业一般都是长期经营,很少有说我这买卖一年就干这俩月,真有这种情况单说。既然是长期经营,就像是长跑一样,肯定要学会合理的分配体力。如果哪个企业用跑短跑的方法去跑长跑,那一定会输的一塌糊涂。

所以作为管理者你必须思考,怎么分配工作时间和内容,才能让大家在该保存精力的时候得到保存,在该补充体力的时候得到补充,在该拼搏的时候能够以最饱满的状态上场。所以孙子兵法告诉我们,经营企业不是光会算就行啦,不是光有谋就行啦,还要治心、治气、治力、治变。

什么叫治变?孙武子说,你看到一支阵容齐整、规模庞大的军队,打还是不打?肯定不能打。那不能打怎么办?你要通过用谋,让敌人从心、气、力等方面产生变化。心境平和的就想办法让他躁动起来;士气高昂的就想办法让他恐慌起来;力气饱满的就想办法让他消耗起来,等敌人的状态变得越来越差的时候,在一举进攻他。

这就是始计篇中孙武子提到的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桡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道理,这就是孙武子所说的治变之法。所以好的将领,使用谋略打仗,可以抵10万精兵。所以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故用兵:高陵勿向,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锐卒勿攻,背丘勿迎,佯北勿从,围师遗阙,归师勿遏,此用众之法也。

所以用兵之道,不要仰攻高地上的敌人,不要被敌人下的诱饵所诱惑,不要把无路可走的敌人逼急了,不要和士气旺盛、战斗力强大的敌人交战,敌人背靠高山的时候不要主动出击敌人,不要受诱敌之计去追击假装逃跑的敌人,包围敌人的时候要给敌人留有生路,不要阻止拦截准备回国的军队,这些就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方法。

这一段是孙武子对于作战的一些经验和方法的总结。什么叫高陵勿向?就是你明知道敌人占据地利优势的时候,就不要抱有侥幸心理去强攻,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在企业经营中这种情况非常常见,我举个例子。

我们知道未来实体的服务业肯定会越来越难做,比如说餐饮行业。为什么说它会越来越难做?因为房租会越来越贵,人工会越来越贵,也就意味着成本会越来越高,利润可能会越来越低。

房租为什么会越来越贵?因为货币每年都在以大概6%的幅度贬值,而房子是可以抗通货膨胀的,要想抵消6%的货币贬值速度,房子大概每年会以7%的幅度升值,按照这个速度升值下去,大概9-10年房价就会翻一倍。

房价上涨就会导致房租也跟着水涨船高,那些位置好的商业地段永远不会乏人问津,所以它的价格也肯定会居高不下,而那些地段差的地方你也不会选择在那里开店,所以我说房租在未来的趋势是会越来越高。

人工为什么会越来越高?货币贬值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经济发展导致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人的收入就必须要随之提升。在农村虽然人均月收入不足1000元,但是大家生活没有问题,因为生活成本低。

而在美国,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如果低于10万美元,它就基本上不太可能有存款。按照现在的汇率10万美元也等于68万人民币,只有超过这个标准,它才可能没有债务,才可能有盈余、有积蓄。

所以在美国你发现最贵的就是人工,在美国你什么都要自己动手干,不要指望雇人。不止是美国,所有经济发达的地区都是这样。所以你才会发现宜家的家具为什么是买回来自己组装,因为人工太贵。所以你在美国可能搞不了外卖,因为那个人工费可能是天价。

总之,房租和人工成本在未来不断的变高这是一种趋势,所以那些需要依赖于门店和人员服务的行业、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不是太好,因为利润率太低,赚的是辛苦钱,占用的资产太多,导致风险很大。赚的少担的风险却很大,你觉得这样的行业好不好?

我们明明知道这样的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是太好,可是当我们接触到一个市场反应好的餐饮项目时,还是有想加盟它的冲动。如果再经他的销售人员一通忽悠,说什么这个项目投资小、回报高、回报周期短,现在市场已经快放满了,好的区域没几个了,再不下手就没有了,将来即便不想做了也可以把区域代理权转让出去还能赚一笔什么的,然后还是没禁住诱惑把钱投进去了,这就叫明知道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不好,还是抱着侥幸心理进场,明知道对面是高陵,仰攻对我方不利,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想一鼓作气强攻下来速战速决。

这个世界上会犯错、会亏的血本无归的人并不是不明事理,道理大家都懂,赌博的人都知道十赌九输;炒股票的人都知道散户玩不过庄家,就是让人收割的韭菜;可还是抱着侥幸心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总觉得自己是特殊的、是幸运的,冒着风险进场,最后才会一败涂地。

什么叫饵兵勿食?这个道理我们前面已经反复讲过了,做生意第一你一定要有清晰的发展规划,不要总是受计划外的那些利益诱惑,而左右摇摆你的个发展方针,我们说过这叫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第二不要总想着只占便宜不吃亏,凡是贪图占便宜的人一定会吃大亏。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傻,会无缘无故的给你好处,别人给你一点小利往往就是下的诱饵,实际上人家瞄准的是要占你的大便宜。

你看那些凡是被诈骗的人,都是贪图别人的利益诱惑才会上当的。那些被传销骗的倾家荡产的人,那些被基金骗的血本无归的人,那些搞加盟想躺着赚钱却深陷困境的人,无一例外。为什么说吃亏是福?你把吃亏当成做事的前提心态,就不会贪图占便宜而被诱饵所诱惑,就不会被骗而造成大的损失。

人这辈子都是有进有出、有赚有亏的,没有人是只进不出、只赚不亏的。相比很多人这辈子只是占了点小便宜,却吃了很多大亏,吃点小亏其实就是大福。再说愿意吃亏的人大家都愿意跟他合作,当跟他合作的人多了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能帮上他,结果人家就成功了。所以愿意吃亏的人往往会有贵人相助,这就叫傻人有傻福。

什么叫穷寇勿迫?永远不要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了,那他就该反过来跟你拼命了。你觉得美国如果把俄罗斯、把伊朗、把中国、把朝鲜逼得死死的,所有事物都封锁你、制裁你、打压你、让你没有发展、没有活路,你觉得会怎么样?那这些国家就会跟美国搞个鱼死网破,大不了大家抱在一起完蛋。

为什么伊朗和朝鲜都要发展核武器?你把我们逼急了大家就同归于尽。为什么美国绝对不允许伊朗和朝鲜发展核武器?他也怕他们跟他鱼死网破。我们现在反过来说企业管理,我之前说过,管理者不要动不动就把那些不听话不合意的员工往死里搞,你这么高的结果就是被你搞得人会跟你鱼死网破。

有一家公司的管理者特别有意思,总想在离职员工的身上扣点什么,他觉得反正你人也走了,咱们今后也不处了,我也没必要多给你点什么,那样我就亏了,所以他就算得特别仔细,能扣的就扣,这样心里才能平衡。

结果有一次一名员工离职之后,他发现这个员工之前工作上有一些问题,于是他给人家发信息,告诉人家他追开了一张罚单,要扣200块钱,还把一些应该给的提成给扣掉了。结果这个员工就火了,到劳动局去告这家企业,说他没给员工上保险什么的,最后公司赔了人家5000块钱才把事情平息。

我特别要提醒一下管理者们,员工在你这工作的时候,他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一旦人家离开了,你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制约人家,反过来人家手上可能掌握着很多能制约你的东西。有些企业的经营不是那么规范,法律法规上有疏漏的地方;有些企业的内部秘密被人家掌握着,有些企业的渠道和客户被人家掌握着,有些人对内部的员工有一定影响力。

你最好善待那些跟你脱离关系的人,多给她发两天工资,多给他两天带薪假期,工作上的事不要太去计较,就算员工跟公司之间有些不愉快,走之前最好也能妥善的处理好,至少别让员工怨恨你,这样员工离职以后才不会给你的公司造成什么伤害。

什么叫锐卒勿攻?当你发现敌人很强大的时候,就不要正面和他硬碰硬的对抗,我之前也说过,这是有勇无谋的表现。比如在创业选址时,你发现你选的地点附近有个同行做的特别好,你非要把店开在这里和它打擂台,这就叫强攻锐卒。

这样做的结果有两种,第一种是你打败了对手,但是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第二种是你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依然没能打败对手。无论是惨胜还是惨败,对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以上四点是孙武子从反面讲述用兵应该避免的情况,那么背丘勿迎,佯北勿从,围师遗阙,归师勿遏就是从正面来讲遇到上述情况时该怎么办。背丘勿迎中的迎是主动出击的意思,敌人如果占据了地利,我们就不要主动送上门去挨坑,只要我们不主动出击,敌人的地利优势就对我们毫无意义。

战争中有一个计策叫围魏救赵,当年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首都邯郸,使赵国灭亡在即,于是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不愿意看到魏国通过兼并赵国来壮大自己,于是派将军田忌和军师孙膑率兵去救援赵国。

但是孙膑认为如果齐国军队长途跋涉的赶去邯郸解围,到时魏国军队可以以逸待劳,兵法说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这种长途救援战打起来对齐国军队极为不利。既然魏国倾国而出去攻打赵国,那么现在魏国首都大梁防御肯定薄弱,如果率兵攻打魏国的首都,魏王一定会命令军队回来救援,这就是通过攻敌所必救,来调动敌人的方法。

于是孙膑定下了围魏救赵的方针,让魏国军队去跑这上上千里路,从邯郸一路急行军赶回大梁,而齐国军队则来个以逸待劳。这就是通过使用谋略,让齐军从迎变成了待的状态,让魏军从待变成了从的状态,一改战场上的主动和被动权。

佯北勿从的从是中计的意思,敌人假装逃跑,引诱我方追击,我方不要上当,那敌人设下的圈套就起不到作用了。现在有一种新型的骗局,在网上出现一种电子猫,就像比特币一样,实际上是一种金融产品。这个产品会不断地被人买卖,每次买卖都会让它的价格提高,从而实现了增值,这样购买者就能赚到钱。

最开始投资者都是投点小钱,结果买卖了几手之后发现确实赚到了钱,于是就开始变的贪心了,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致富的捷径,几十万的存款就砸进来了,当这样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之后,突然间有一天这个买卖电子猫的平台和所有的巨款一起消失了,所有的投资者都亏得血本无归,这就是庞氏骗局。

投资者看中的是他的利息,而骗局的设计者看重的是人们的本金。相比于庞大的本金,拿出点利息作为诱饵不算什么。这个骗局存在了几十年,居然年年都有人中招。因为很多人看不清这个事情的本质,所以稍微换点花样,就还能让人中招。

围师遗阙的阙指的是缺口,也就是说凡事都要给别人留条活路,不能把事情做绝。一旦把事情做绝,人们就会被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跟你死拼到底。抢劫的人从来都是说只要把钱交出来就让你活命,警察审犯人的时候从来都是说只要交代了事情就给他减刑,同样,当你的企业把另一个竞争对手逼到绝境上的时候,如果你不给他留条活路,那你就会逼出他强大的战斗力跟你周旋到底。

事情往往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搞砸的,虽然说形势上对方想翻盘已经没有什么可能,但是他也决不会安安静静的在那里任你宰割,他会尽一切可能给你制造麻烦,本来可以轻松解决掉的局面就会变得很麻烦。

做企业免不了要与人谈判,我建议你在谈判中永远要给对方两个选择:一条是死路,你可以怎么搞死对方,对方死的会有多惨给他讲清楚;一条是活路。你觉得对方会怎么选?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赶尽杀绝,搞得两败俱伤。给他点钱,收纳他的客户,收编他的优秀员工,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实惠,这才是经营者该有的思维。

孙武子说军争为利,大家争了半天不是为了争口气,不是为了消灭谁,就是为了那点利益。所以争到最后,全国为上,全军次之。能多保全一些利益,就多保全一些。我们争赢了,只不过是我们可以给对方开条件,只要给他留有活路,我们开出什么条件他都得接受,因为不接受就只是死路一条,因为没得选。

归师勿遏的遏是阻止、拦截的意思。归师就是打完仗准备回国和家人团聚的军队,不管打赢打输了,反正战争结束了,总算捡了条命,终于可以回家和家人过太平的日子了。这种时候你拦截他的归路,这支军队会跟你拼命,会爆发出你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这句话是相对于锐卒勿攻而讲的。什么叫锐卒?锐卒就是求生欲望特别强,为生存的希望而战的军队。这种人是可以不顾一切的跟你拼命的。别说这支军队本来就强大,哪怕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在这种状态下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也是锐不可挡的。

我们前面讲了夜惊,当敌人军队出现夜惊,会迅速崩溃瓦解,士兵都不听指挥各自逃命。这个时候你的军队可以在后面追杀,敌人不会反抗,只会一路拼命逃亡,但是你不能在前面拦截,如果你去拦截他们唯一的逃生之路,他们就会自发地组织起来和你拼命。

所以打仗要因势利导,做企业管理要因材施用。有些员工就是把钱看得特别重,对于这种员工,你可以批评他,你可以让他多干活,但是你不能扣他的钱,你不能挤兑他让他花钱。你不知道他背后可能有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让他对自己和对别人都十分的吝啬和拮据。

有些员工特别爱面子,你扣他钱没事,你让他干活他也没有怨言,但是你要是在别人面前批评他让他没了面子,他敢当时就顶撞你,让你下不来台。有些员工特别有上进心,你可以批评他,可以扣他钱,但是你要把往上发展的优先机会给他。如果你让他突然觉得在你这里得不到发展机会,他会果断的换部门,或者跳槽。

孙武子说兵无成势,无恒形,能与敌化,之谓神。做管理你永远不要觉得别人应该来适应你的管理风格,这是庸将的做法。作为管理者,如果你能根据受众的情况来调整自己的管理方法,那就有点出神入化的意思了。所以好的管理者,能够因敌而制胜,是因为他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做事的核心,无论情况怎么多变,也逃不出他的掌控。

最后我来对军争篇做一下总结:孙武子在开篇的时候先讲了军争是一件很难并且充满了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在争的过程当中,经常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其实他不知道凡是相争必会付出代价,孙武子列举了百里争利、50里争利、30里争利的事例,来告诉人们相争必会有所损失的道理。孙武子引申要表达的意思是,争是下策,尽量不要去争,不得已才能用之。

紧接着孙武子讲了如果要争,有个前提,要了解对手的内情。孙武子一直都很强调知己知彼的重要性,只有充分地了解了敌人的意图、动向,才能避开危险。然后孙武子又讲了要用什么状态去争,他用风林火山阴云雷霆来比喻在不同情况下部队状态的转化和调整。

之后孙武子讲时刻不要忘记争的目的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斗气,如果能给我方带来长期利益,那么与敌人争一下也无妨;如果不能给我方带来实际利益,只是无谓的消耗,那就不要去争。争的基础是内部的协调统一,要让所有人步调一致、目标一致,才能聚成合力与外敌去争。

最后孙武子给出了争的方法,可以治气、治心、治力、治变。战争不是一味的杀戮,不一定非要消灭敌人才能获取胜利,还有一些更加巧妙的方法。他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经验,所谓高陵勿向,饵兵勿食,穷寇勿迫,锐卒勿攻。

以上这些经验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兵要随机应变,只要把握住核心,就不会做出对自己有所损害的事情。什么是用兵的核心?就是前面那些篇章中所讲述的用兵道理。等读完孙子兵法所有的篇章,大家要把每一篇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融会贯通。才能在实际应用中因敌制胜。

关于军争篇就介绍到这里,这一篇写了近4万字,写的很累,也写了很久。但是比起前面几篇,从思路到文笔都顺畅了不少。我其实不太擅长写这种白话文,尤其不擅长写长篇的东西。

我以前读古书比较多,所以也比较喜欢用古代的文体进行写作。大家知道古文讲究的是精炼,言简意赅,点到即止,余韵无穷。所以我比较擅长写短篇的东西,字数越少,篇幅越小,我反而能写的比较好。

但是为什么对孙子兵法的讲解要写的这么白,要写的这么细?难道我不能用古文来写吗?可以,那样我既能省力,还能写的比现在好得多,至少从文学价值上来讲肯定比现在要好。那为什么不这么写呢?这个原因,我会在接下来写在一篇序言里,是整个公众号的序言,里面会介绍做这个公众号的起因和今后的打算。

另外我还要再写一篇序言,是孙子兵法这个系列的序言。在这篇序言里我要讲一讲孙武子和他的这本书,孙子兵法是存在好几个版本的,咱们在这讲的不是市面上最流通的版本,这个事要放在序言里说。

这两篇序言,会插在后面篇章的更新间断中放出来,也是为了提前把一些事情讲清楚,免得大家有所疑问。关于我写的这些内容,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也欢迎留言和我沟通。下一篇我会继续和他家分享孙子兵法之九变篇,欢迎关注。

猜你喜欢

1 :很现实的朋友圈说说,经典透彻,意义深远(一段很现实的话适合发朋友圈)一段很现实的话

2 :《颜氏家训》为什么会受到历代推崇

3 :哈九中高三一模优秀作文赏析|附作文原题

4 :博士生经历一任导师病退、二任导师车祸、三任导师病逝后,被光速毕业了

5 :很火转发很高的人生句子,字字千金,富含哲理!

6 :魔蛋作文(精选5篇)

7 :名言名句有哪些(原创 正能量卡耐基经典人生格言名言名句大全)名

8 :“初试云雨情”的违“礼”性及其意义分析(燃爆了)

9 :关于友情的作文600字(关于友情的9门学问)关于友情,

10 :友情开头和结尾摘抄大全英文(让人羡慕的高级友谊文案)友情文章,

-->